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,助你健康生活每一天

最近更新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医养生 > 中医常识 → 艾灸可以驱寒吗 驱寒艾灸灸哪个部位和穴位

艾灸可以驱寒吗 驱寒艾灸灸哪个部位和穴位

时间:2020-11-07 10:22:35

文章来源:

导读:秋冬时候,很多人会出现手脚或是后背发凉的感觉,也不是因为穿的少,就感觉身体漏风。这其实就是体内湿气太重了。

艾灸是一种中医调养身体的方式,没病可以防病,有病可以治疗和根除。艾灸可以驱寒吗?驱寒艾灸灸哪个部位和穴位?一起看看下文介绍吧。

艾灸可以驱寒吗

可以。

艾灸是一种利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,具有温阳补气、消瘀散结的作用。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、温熨。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以温通经脉、调和气血、协调阴阳、扶正祛邪,达到治疗疾病、防病保健、养生美容的功效。

驱寒艾灸灸哪个部位和穴位

驱寒艾灸灸神阙穴好

取穴方法:在脐窝正中,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,脐中央。

方法:可以使用方四孔艾灸盒,先逐渐适应,开始插两根艾条,然后增加到三根,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,循序渐进的施灸,每次施灸时间在10-20分钟左右,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,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。也可以使用四罐艾灸罐施灸,时间是20-30分钟左右,也可以上下移动灸,包上毛巾施灸,热度已自己适应为度,不要灸的太过而发生灸疮。

功效作用:可治疗中风虚脱、四肢厥冷、尸厥、风痫、形惫体乏、绕脐腹痛、水肿鼓胀、脱肛、泄利、便秘、小便不禁、五淋、妇女不孕等症。

驱寒艾灸灸大椎穴好

取穴方法: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,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让患者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。

方法:使用艾灸盒,每次施灸15-20分钟。以自己适应为度,待身体适应后,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。也可以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大椎,时间可以在20-30分钟左右。

功效作用:属于督脉,有通督行气,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,同时如果有感冒、过敏性疾病、热病、癫痫、颈椎病,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,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,那么大椎在上焦,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。

驱寒艾灸灸命门穴好

取穴方法:位于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
方法: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命门,时间可以在20-30分钟左右。

功效作用:主治虚损腰痛,遗尿,泄泻,遗精,阳痿,早泄,赤白带下,月经不调,胎屡坠,汗不出,寒热疟,小儿发痫,胃下垂,前列腺炎,肾功能低下。配肾俞、环跳、足三里,可通经散寒、行气止痛。

驱寒艾灸灸足三里穴好

取穴方法: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

方法:艾灸足三里穴建议以温和灸为主,尽量不要发生灸疮。灸足三里穴位时,可以使用单孔艾灸盒来灸,每穴施灸时间在15-20分钟左右,如果使用艾灸罐来灸的话,每穴施灸时间在20-30分钟左右。

功效作用:艾灸足三里穴,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,刺激消化液的分泌,从而增强消化能力。

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,长寿穴。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。因此流传着“若想胃里安,三里常不干”说法。这个“常不干”,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,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,又称其为“灸花,灸疮”,这水疱老流水,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,“常不干”因此而来。有关研究发现,

驱寒艾灸灸涌泉穴好

取穴方法:在人体足底穴位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。

方法:可以在晚睡前,先热水泡脚20-30分钟,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,上床睡觉,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。

功效作用:神经衰弱、精力减退、倦怠感、妇女病、失眠、多眠症、高血压、晕眩、焦躁、糖尿病、过敏性鼻炎、更年期障碍、怕冷症、肾脏病等。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、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、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。

驱寒养胃的食物有哪些

驱寒养胃的食物1:良姜粥

材料:姜末15克,大米100克。

制作:先将姜末置粥锅内,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,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,去姜渣,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。温热服食。

功效:本粥能温胃行气,散寒止痛。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感受风寒引起的胃痛。

驱寒养胃的食物2:白胡椒酿红枣

材料:红枣5个,白胡椒10粒。

制作:先将红枣洗净去核,白胡椒略打裂开。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,待煮饭时,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。

功效:温中补脾,暖胃止痛。适用于寒性胃痛。

驱寒养胃的食物3:姜汁牛肉饭

材料:鲜嫩牛肉75克,姜汁适量,大米120克,糖、酒适量。

制作:先将牛肉洗净剁成肉糜,加入姜汁及酒、盐、糖、油腌一下。然后,将大米洗净煮饭,水分将干时,放入腌好之牛肉,文火焗透即可。

功能:滋补温中,散寒醒胃。适用于脾胃虚寒、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相关阅读
本类排行
本类推荐
栏目热点
猜你喜欢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广告联系

Copyright 2005-2017 CNMZJKW.com 〖民众健康网〗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0704号

声明: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